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緬懷抗戰史實 團結邁向未來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爆發,為我國對日抗戰正式揭開序幕。在政府明確政略、戰略指導下,全國軍民「地不分東西南北、人不分男女老幼」,犧牲奮鬥,團結禦侮,充分展現我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民族性,歷經八年艱苦浴血奮戰,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正式宣告結束。 今年是我國對日抗戰勝利六十周年,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一甲子。自七月始,全球華人紛紛舉辦各項紀念活動,緬懷抗日英靈。海外各地榮光聯誼會亦配合實施座談、集會,邀請參戰同袍詳敘過去的經歷,藉以紀念這場攸關中華民族存亡決續戰爭的勝利。輔導會及國防部特別以「發揚抗戰勝利精神、建立全民國防共識」為主題,舉辦包括史蹟特展、藝文、徵文暨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。凡此,皆說明了對日抗戰乃是我們共同的記憶,先聖先賢無悔的付出與犧牲,也為中華民族寫下蕩氣迴腸、撼動心弦的光榮史篇。 誠然,戰爭是殘酷的,不僅生靈塗炭,顛沛流離,更遲滯了國家的進步發展。孫子云:「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」,因此,歷來為政者乃將其所延申的「慎戰」觀念奉為圭臬,然而歷史上卻仍屢見罔顧社稷的獨裁者輕啟戰端,造成人類浩劫,此誠令人扼腕。戰爭的殷鑑與歷史的傷痛不能被遺忘,但若能以寬恕與包容面對,透過尊重、協商調合利益與解決紛爭,世人才能真正走出兵凶戰危的迷思,追求一個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的國際社群。 六十年確實是一段漫長的歷史輪迴,撫今追昔,對於曾經接受這場國家民族保衛聖戰洗禮的榮民袍澤而言,在血淚斑白的記憶中,尤其備感驕傲與榮耀。回首過往,抗戰勝利不僅終止日本赤化的野心,也使臺灣、澎湖脫離日本的統治。也正因為臺灣所處的優勢戰略地位與我們堅定的反共意志,才能與共產極權展開長期的反制和抗衡。今天,立基臺灣這片土地上,我們猶能在既有政經建設基礎上,合心協力共創國家未來願景,實應歸功於對日抗戰之勝利。 今年七七抗戰前夕,陳總統發表「追求和平的世界、實現自由的夢想」專文,特別期勉國人傳承抗戰精神,促進臺灣團結。我們堅信,一國之安危,除了外在因素外,內部能否精誠團結、同舟共濟,實為不可或缺之重要因素,同理,抗戰勝利的關鍵,貴在全民精神與意志力的凝聚。抗戰勝利是所有軍民共同創造的殊榮,所憑藉的精神,就是「國家至上,民族至上」的愛國情操,和「救亡圖存,捨身成仁」的堅決意志,相信這正是抗戰勝利給與我們最寶貴的啟示。 前瞻未來,國家所面臨之局勢尤其險峻於抗戰時期,為使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民主自由、憲政秩序和經濟繁榮得以確保,唯有發揚當年全國軍民同胞同仇敵愾與齊心抗日的精神,團結一致,我們才能以堅定的步伐,攜手同行,超越現在,邁向未來。(點閱次數:1168)